師生情深 共筑柑桔夢——記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進仁
師生情深 共筑柑桔夢——記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進仁
師生情深 共筑柑桔夢
——記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進仁
國慶節(jié)期間,學生胡高維為感恩張進仁教授,從蓉城奔向山城重慶市北碚區(qū)歇馬鎮(zhèn)“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張進仁教授出生在四川省樂山縣(市),離城20公里的偏僻鄉(xiāng)村,1960年在一所中學念高中,正值青春少年,一心盼望十年寒窗,跳出“龍門”。因當時是論成份時代,學習成績再好,也要當地村干部評語簽訂后方可讀書的機會。張進仁教授回憶對筆者說,難忘的兩件事:第一、當時學校的學生必須回農村“支農”到田間、要村干部加評語才能繼續(xù)上學讀書的規(guī)定。村干部評語是:“張進仁對勞動認識不夠,勞動態(tài)度較差”使他無緣上學讀書。第二、他第一次向班主任說謊:把村干部的批語改后他才跨進了“四川大學”讀書的機會(他至今內疚)。張進仁在大學期間成績優(yōu)秀,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生物研究室”。從此,他埋頭科研五十余年,單項專業(yè)培養(yǎng)研究生2人,優(yōu)秀論文65篇,科技研發(fā)成果150余項,待培短訓學員授課1000余人次。為中國柑桔產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能忘記的情懷
他,2003年4月退休、現(xiàn)住北碚老城區(qū),雖然看病、購物和出行等生活較方便,但整天過的是喧囂的城市生活,盡管習以為常,但偶爾也會懷念在柑桔研究所生活了幾十年環(huán)境幽靜的日子,懷念他稱為”甜蜜的事業(yè)的柑桔研究工作。2012年4月中旬是他心情最舒暢的一天、決定回所看看,環(huán)繞他所、約2000畝的范圍走了一圈。他從歇馬鎮(zhèn)旁邊的所光明村出發(fā),經過吊頸灣、青岡林、彭家院、小橋、原奶牛場、宴陽初故居、試驗場場部、返溪院和白鶴林,又回到歇馬,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在果園里,他漫步在近幾年才修好的縱橫交錯、彎彎曲曲的水泥路上。春光明媚,和煦的陽光灑在身上,身上沁出了汗珠,十分愜意;白色的桔花點滿枝頭,一群群蜂蜜嗡嗡的尋覓著采蜜;一群群鳥兒在林間嘻戲,鳥語歡歌,一陣陣桔花幽香飄來,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就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也是他在這里工作和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科研干部和行政干部每周一天雷打不動和農場工人一道在果園里勞動,以及他周年四季在果園里采樣和做實驗,也常享受那樣的美景,為什么不像今天這樣感受更強烈?也許失去了的東西才覺得更珍貴,也許他在懷舊,觸景生情,也許在職時酸甜苦辣奮斗的經歷又一幕幕的涌上了心頭;也許穿越時空,光陰荏苒,感嘆歲月流逝太快。他思緒萬千,浮想聯(lián)翩,不能自禁,像初來的游客,在夢幻中盡情飽覽這優(yōu)美環(huán)境。當他途中散步到青岡林堰塘時,情不自禁的拾級而上,到達返溪山頂,瞻仰1960年10月建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的元勛——老所長曾勉教授的紀念碑后,索性坐在高高的臺階上,帶著柑桔花香的春風又拂面而去,溫馨的感覺不容抗拒地占據著他的心扉,對面山林報春鳥的叫聲,像催眠曲一樣,使他真想在此睡上一覺,做個美夢。不!他還想要欣賞幾十年來雖無數次在此逗留,但卻無暇好好欣賞過的美景。登高望遠,山下四周景色盡收眼底,環(huán)繞著翠竹掩映,阿娜多姿的返溪河和磨灘河的土地上,一片片綠油油的柑桔果樹層層疊疊,蔚為壯觀。他記得很清楚,這些果園有:我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種質最多(1268份)的國家果樹種質重慶柑桔圃、柑桔選育種材料圃、柑桔高產栽培果園、優(yōu)質臍橙果園、柑桔輻射誘變育種果園以及在生產上推廣的各種柑桔優(yōu)良品種果園等等。遠處隱約可見的一大片柑桔苗圃郁郁蔥蔥、長勢良好,一箱箱、一壟壟排列整齊,其設施先進,算得上是現(xiàn)代化的柑桔苗圃。在耀眼的陽光照射下,有幾處一束束玻璃反射的光線分明,告訴他那是國家柑桔苗木脫毒中心,國家果樹種質重慶柑桔圃和國家柑桔品種改良中心使用的溫室、網室。他在努力尋找遠處他曾經居住的樓房,那一幢幢宿舍已掩映在茂盛的樹林中,成為十分幽靜的居住小屋。在一片綠色海洋的周邊,坐落有序地映襯著生物樓、綜合實驗樓、國家柑桔加工技術研發(fā)分中心的實驗樓和中試車間、柑桔果實貯藏庫、農業(yè)部柑桔及苗木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實驗室、柑桔技術培訓中心、研究生公寓、外賓招待所以及職工居住新區(qū)等等樓房。臨下山前,他再次依依不舍地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看不夠的美景啊,坐落在縉云山麓下的這塊土地,這就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柑桔專業(yè)研究機構,使他欣喜、懷念和自豪。
無懼風雨 成果輝煌
他與柑桔研究所有著割不斷的濃厚感情。對過去的歲月十分的懷念,所以意猶未盡,還想去看看他曾經工作和搞科研的綜合實驗樓和生物樓。在歇馬午飯后,他又乘機動三輪車沿兩旁生長郁郁蔥蔥樹木的鄉(xiāng)村公路返回所里。原來的辦公室大樓是解放初期修建的磚木結構三層樓房,飽經滄桑,不堪重負。在農業(yè)部關心和支持下,如今舊貌換新顏,于2009年3月在原地基上,占地六千平方米,六層樓高、外觀新穎的綜合實驗樓已經落成。大門前,“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門牌,使人們一下就明白了他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新樓前經改造后層次分明的庭院更加美觀。沿石梯拾級而上,在兩側的蒼松翠柏叢中,我國柑桔科研和教學的老前輩吳耕民、章文才、林孔湘和曾勉等科學家的塑像使人仰慕。上完臺階,他進入大樓參觀建所50年成果展覽,進一步了解該所柑桔種質資源與分子生物學、遺傳育種、栽培與生理植物與保養(yǎng)、貯藏加工、質量安全與標準、柑桔信息與產業(yè)經濟等7個研究領域取得的150余項科技成果以及科技開發(fā)的進展情況,展現(xiàn)了他所作為強大的科技支撐,為我國柑桔產業(yè)的高速發(fā)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他的研究所半個世紀開拓創(chuàng)新傳承積淀下的深厚根基和文化底蘊,使他感觸頗深。走出大樓,他迫不及待地回到離開9年又那么熟悉的實驗室,與他退休前相比,裝修一新,大量先進的科學儀器、試驗設備使他滿心歡喜,好生羨慕。曾與他一起搞科研的中年同志向他介紹了當前柑桔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進展,使他知曉了不少新的知識,受益匪淺,看到許多陌生面孔的年輕同志都忙于科學實驗,經介紹,知道他們均具有較高的學位,風華正茂,思路敏銳,對科研鑒往知新,對老同志熱情和尊重,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研究所的希望,他感到十分的欣慰?;厮惶斓慕洑v,他回味無窮。打算到“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是”的季節(jié),再回所看看碩果累累的景象,品味豐收的喜悅。柑桔研究所已走過50多年的歷程,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是幾代柑桔所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嘔心瀝血、勵精圖強、孜孜不倦、不斷發(fā)展壯大的結果。尤其是2005年7月他所合并到西南大學以來,在學校的關懷支持下,充分利用院校共建的新體制及科教資源高度整合的優(yōu)勢,所里的發(fā)展速度更快,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0年上半年竣工的四千平方米、五層樓的柑桔研究所研究生公寓是學校專項資金支持的建筑,為校所共同培育人才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一直以來,所領導和全所職工秉承“壹志嘉樹、修遠求索”的立所精神。齊心協(xié)力、不畏艱辛、矢志不渝、永無止境地攀登,決心為我國和世界柑桔科技進步與發(fā)展做出貢獻。他們相信,柑桔所明天一定更加的美好!
后記:
張進仁教授的學生胡高維,于2013年10月3日見到了敬仰的老師和師母,十分高興和興奮,師生共同回顧了過去,周進仁介紹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原教過的“學生”,有的成為專家,有的已離開了這個世界。已取得高級農藝師職稱的胡高維祝福老師保重身體、快樂生活,并表示今后會常來看望張進仁教授……。(高維維 胡永紅)